01、分析流量来源技巧
通过数据大盘,点开流量详情即可查看,流量来源可以帮我们分析出各个渠道流量来源的占比,在不同的环境下,分析的手段也会有所区别。
作为一个新号,重点关注的是直播推荐的占比,可以通过占比分析出对直播推荐来源的撕裂程度,一般情况下新号开播前三天,会出现从直播推荐10%拉升到80%以上的趋势,相反流量下跌,最为明显的也是直播推荐流量下跌,如果流量下跌低于50%,一般情况下需要及时采取激活策略拉回推荐流量。
如果近期重点发力短视频,则要关注短视频的流量占比,通过周期性环比分析,可大致得出近期短视频倒流效果;但是短视频流量的占比,容易随着直播推荐流量占比基量的提升而被压缩,所以在分析短视频流量时,还需借助小店内短视频倒流工具进行计算避免误判。
付费投放状态下,则应当关注付费内各个付费工具的占比数据,同时也要与直播推荐进行对比,特别是在千川天然能激发免费流量的情况下,随时对投放成本、付费流量跟撬动的免费流量进行周期性分析。
02、分析用户画像技巧
这部分更多用于新号打标阶段,通过大盘左小角的画像罗盘,可判断当场直播用户占比的人群模型,如果说模型反映出来的人群不精准,这时候就需要关注几个方面,第一是流量占比最多的来源是哪一个、引流品的选品是否有问题、付费推送的框选是否正确,然后通过进一步的人工调整,把用户模型纠正。
03、互动数据的分析技巧
主要分析对象,点赞率、评论率、停留时长、加粉率,这些数据的交叉权重,可大体上反映直播间的人气,很多培训博主提到的,达到怎样的停留、加粉率才合格,这种并不准确,任何指标的对比,一定是类比时期、类比同品才有意义,比如一个开播不到半个月的新号,要进行指标之间的对比,就应该去寻找所处同一流量级别或者高于自己级别的优质账号进行对比,这样才能更多分析出优化的区间。
04、交易数据的分析技巧
主要分析对象,包含GMV、人均GMV、UV、转化率、千次转化率等,每一个指标有着对应的优化方向,GMV代表本场的交易数据,将之与过去的交易额进行对比、与过去7天的数据做环比,可得到近期数据的整体表现,再比如人均GMV,更适合的不是单场之间的计算,而是周期性环比,一周、两周,因为客单价的提升绝对不是单场能够衡量,需要一个周期的爬升,其他数据的分析也同理,只不过代表的优化对象不一样而已。
05、流量数据的主要分析对象
包含场观、峰值,这两个数据可以最直接的反映当前直播间的流量规模程度,场观适合按周计算,经常发现的一点是如果场观在周期环比下降的情况下,直播推荐的占比也在降低,而峰值的计算需要区分开场峰值跟推荐峰值,开场峰值受上一场场观跟推流波动的影响,而推荐峰值则受当场互动指标、交易指标的影响。